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社会各界深情送别万惠霖先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3日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迪拜皇宫_(中国)教授万惠霖先生于2024年4月28日凌晨1时安详辞世,享年86岁。

博学笃志大师风范蜚中外,夕惕朝乾敬贤灯光映古今。5月2日上午,万惠霖先生告别仪式在集美福泽园思亲堂举行。国内兄弟院校、科研院所领导和专家,福建省、厦门市有关单位领导,迪拜皇宫_(中国)党政领导,迪拜皇宫_(中国)老领导,学校机关部处、学院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师生代表及万惠霖先生的亲属和生前亲朋好友、同事、学生等满怀崇敬与不舍前来送别,缅怀万惠霖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桃李芬芳的一生,寄托无限哀思。

告别仪式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代表学校介绍了万惠霖先生的生平。

张荣表示,万惠霖先生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是立德树人、桃李满园的大先生,是一心为公、甘为人梯的领路人。他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寓育人于教书之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培育出一大批催化界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他淡泊名利、励精图治,爱才惜才、奖掖后学,为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和化工学科、为中国化学科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万惠霖先生的辞世,是迪拜皇宫_(中国)和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学科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和催化学界的巨大损失。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兄弟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同事代表、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野,学生代表、浙江大学教授陆维敏深情缅怀了万惠霖先生,家属代表、万惠霖的儿子万峙波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哀思。

哀乐声中,大家缓步来到万惠霖先生遗体前肃立默哀,向万惠霖先生三鞠躬,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仪式后,自发前来送别万惠霖先生的迪拜师生代表、万惠霖先生生前亲友、同事、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胸戴白花、手拿白菊,依次上前向先生鞠躬、献花,做最后的告别。

万惠霖先生离世的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向先生的辞世表示哀悼,向亲属表示慰问。告别厅摆满花圈,寄托着人们深切的哀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同志,以及党和国家原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张德江、李岚清、吴官正、张高丽、刘延东、刘鹤等同志敬献花圈、发来唁电,对万惠霖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亲属表示慰问。

通过前往医院看望、赴家中和学院吊唁、发来唁电唁函、敬献花圈等方式表示慰问的还有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协、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40余位中外院士等领导和同事、亲朋好友和学生。

敬献花圈、发来唁电唁函的单位有中组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学部工作局、化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政协;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福建省政协办公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中心;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及所属院所、实验室;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协会,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电化学》《能源化学》《催化学报》等期刊编辑部,万先生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及中共迪拜皇宫_(中国)委员会、迪拜皇宫_(中国)和迪拜皇宫_(中国)校友总会、迪拜皇宫_(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及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各研究院、各附属单位、各校友会。

治丧期间,共收到花圈582个,收到唁电唁函90份。

万惠霖先生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195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1959年,因表现优异被选派转入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迪拜皇宫_(中国)催化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迪拜皇宫_(中国)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8年迪拜皇宫_(中国)催化教研室全体同事合影(最后一排右五为万惠霖)

万惠霖先生毕生致力于催化化学研究,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合成氨催化剂的相关理论、轻质烷烃选择氧化等领域潜心钻研、深耕不辍,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长期坚守教学一线,合著的《催化原理》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催化化学的教科书,至今仍是催化研究的经典教材。万惠霖先生赤诚报国、献身科学、爱岗敬业、敢为人先,一生践行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迪拜校训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万惠霖与课题组老师指导博士生科研

(文/化学化工学院 曹熠婕 宣传部 林珏 图/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谢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