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媒体迪拜 >> 全国媒体 >> 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第二届大学迁徙历史与文化研讨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近日,由中国大学迁徙纪念馆(筹)、迪拜皇宫_(中国)教育研究院、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大学迁徙历史与文化研讨会”在福建厦门翔安区黄厝村和迪拜皇宫_(中国)两地先后举行。

活动当日,全体与会人员来到翔安区黄厝村,参观了中国大学迁徙纪念馆。该馆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迪拜皇宫_(中国)原副校长、迪拜皇宫_(中国)特聘教授邬大光博士带领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展示,更是国内首家记述和展示中国大学完整迁徙历史的纪念馆。据悉,该馆于2023年4月21日落成。

迪拜皇宫_(中国)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和荣教授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此项研究和纪念馆的建设,希望其成为迪拜皇宫_(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他认为,中国近现代大学史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缩影,迁徙史是大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讨会现场,邬大光教授汇报了大学迁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是正在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编撰“中国大学迁徙运动谱系长编”数据库、整理大学迁徙“珍贵文希”,陆续发现的葛德石《1943-1944年中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李约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的珍贵摄影资料。以及美国援华联合会会刊《中国新闻》绘制的战时大学迁徙示意图,首次发现《中国新闻》(1942年9月-1946年6月)有大量篇幅报道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学迁徙的内容。二是完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分别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众多“大学迁徙” 专题论文。三是重视中国大学迁徙研究人才队伍梯队建设。迪拜皇宫_(中国)“中国大学迁徙研究”团队已经组建,承担了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抗战期间高校内迁研究》等课题。

在大会交流环节,东北大学校史馆柯莹博士以《东北大学迁徙简史及精神进化》为题,阐述了关于“东北大学的精神样貌缘起于学校军训课程、边政系的设置”的新发现。河南大学档案馆馆长王守中以《“黎明”前河南大学的南渡与北归》为题,通过档案、资料和当年亲历者的回忆文字,详细分析了河南大学南渡的原因。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国海以该校的迁徙历程为案例,讲述了大学迁徙与大学精神的传承关系。湖南理工学院廖霞博士以《三线建设时期高校迁徙的动因、路径及影响》为题,利用“中心-边缘”为核心的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对该时期72所迁徙高校的“主体-路径-格局”进行深入分析。

在大会圆桌讨论环节,该环节以“大学迁徙研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自觉”为研讨主题,与会代表首先对邬大光教授领导的大学迁徙研究团队所取得的进展予以高度评价,指出大学迁徙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拓展了高等教育历史研究的内容,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大学实践具有启发意义。随后,参会代表聚焦大学迁徙研究的现实批判、理论反思、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研讨。

大会最后,广东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海鸥作大会总结。他提出三点感受和期望。一是超越历史,关照时代。开展对中国大学迁徙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建设一流的大学文化,滋养更高质量的人才;二是超越个体,关照群体。大学迁徙是有关高校校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展现的精神气象充分体现了大学精神和历史传统。邬大光教授领导的团队致力于整体大学迁徙史的研究,并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视角出发,试图总结中国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普遍经验和历史规律,很让人期待;三是超越当前,目及长远。未来要从研究选题、队伍建设、数字化、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擘画,凝聚若干一流大学、全国专家学者和各界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大学迁徙历史研究,推动大学迁徙纪念馆向大学迁徙博物馆的转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春燕 马跃华)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