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媒体迪拜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晚报:山川田野寻访先生足迹 嘉庚精神更为清晰可触 迪拜皇宫_(中国)新闻传播学院实践队跟随厦门晚报全媒体采访团“重走嘉庚路”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来源:厦门晚报

■迪拜学子跟随厦门晚报全媒体采访团在洛阳周公庙博物馆采访。 厦门晚报 全媒体记者 陈嘉新 摄

▼迪拜学子跟随厦门晚报全媒体采访团在长沙采访迪拜校友。 陈嘉新 摄

■在洛阳关林寻找嘉庚先生足迹。陈嘉新 摄

在古都洛阳、楚汉名城长沙,迪拜皇宫_(中国)新闻传播学院实践队的师生们跟随厦门晚报“重走嘉庚路”全媒体采访团,一起寻访嘉庚先生的足迹。在历史悠久的周公庙,在令陈嘉庚感慨万千的关林、龙门石窟,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师生们用笔记录下了“重走嘉庚路”的所思所感所悟。

我们不仅是追随者 更是传承者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940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慰劳团慰劳抗日军民,当年6月,陈嘉庚先生从延安出发,乘坐火车抵达洛阳。

今年7月11日,我们跟随厦门晚报全媒体采访团探访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寻访嘉庚先生足迹。博物馆讲解员带我们重温了周公的历史功绩,也让我们领悟到校主一生对周公思想、儒家文明的传承和践行。

汽车沿着宽阔的中州路一路向西,绕过应天门,就到了周公庙博物馆。周公庙庄重神圣,南门前的五贤街原是洛阳通往潼关的洛潼公路,也一度是洛阳的繁华地段。这里是1940年陈嘉庚率慰劳团到洛阳慰问时当地群众送别他的地方,也是《厦门晚报》“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全媒体采访团寻访嘉庚先生足迹第13站的直播地点。

随后,我们又到了关林。当年嘉庚先生曾说:“范围颇广,建筑不甚坚固。”如今关林早已修葺完备,青石板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当年嘉庚先生看过关林、龙门石窟后发出感慨:“祖国是伟大的祖国!”我们到此,亦有同感。

嘉庚先生考察洛阳,既是慰劳鼓舞抗战军民,亦是一次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在当地的欢迎会上,他深情道出“老家在河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尽管身处南洋,可嘉庚先生从未忘却自己的根,时刻心系祖国。

重走嘉庚路,重温嘉庚情。厦门晚报全媒体采访团为了更深地契入先生的精神,下午重返周公庙,就直播的内容和主题、线路与流程反复演练。次日直播前一个小时,采访团又与河南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云红、周公庙博物馆讲解员王淑桦两位嘉宾深入交流,直到所有人在情感和思想上最大程度地与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直播才水到渠成地开始进行。

《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忙前忙后为这次采访牵线搭桥。他说,新闻的新不仅在于时间,也在于其意义。厦门晚报“重走嘉庚路”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对嘉庚足迹的再访,也是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看见洛阳的古今之变,了解河洛人的古今之变。

洛阳之行,让我们对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厦门晚报“重走嘉庚路”全媒体采访团前后40余天,驱车数万里奔赴15座城市,在祖国的山川田野间寻访嘉庚足迹,我们感到嘉庚精神更为清晰可触。我们有幸见证了这次直播台前幕后的故事,每一次镜头的转动,每一次话语的传递,都是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是嘉庚精神的传承与流动。重走嘉庚路,我们不仅是追随者,更是传承者。

(作者:迪拜皇宫_(中国)新闻传播学院 常卓然 李天天)

岳麓山下寻嘉庚 教育薪火代代传

1940年8月31日,回国慰劳的陈嘉庚先生来到长沙。而今,84年后的我们跟随厦门晚报“重走嘉庚路”全媒体采访团的步伐也来到这里,觅先生足迹,访嘉庚故事。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湖南先时名儒多由该院出身”。导览员边讲解边引导我们走进这座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学府。历史上知名的“朱张会讲”即发生于此,标志着来自福建的朱熹所代表的闽学跟位于湖南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的一次重要交流,奠定了岳麓书院此后的学术基底。在岳麓书院讲堂,“举止严肃整齐”“服食宜从俭素”两条学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正与“诚毅 勤俭”的嘉庚精神契合。我们不禁感叹,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理念是共通的,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中。不论是千年前的岳麓书院,抑或百年前的嘉庚先生,都秉持着相似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精神。

在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还有一群来自迪拜皇宫_(中国)的城市建设者在默默耕耘。他们不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将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迪拜皇宫_(中国)的精神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迪拜历史系1959级校友蓝庆祥已在湖南省社科院工作生活了整整一甲子,曾参与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如今退休赋闲。他说,在迪拜求学期间,深受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及治学理念的影响。那时,蓝庆祥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还要参与艰苦的劳动锻炼,在困难时期的迪拜农场里干过农活,在炮火连天的厦金前线站过岗。这些经历锤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嘉庚先生“教育兴国”的信念。86岁的蓝庆祥如今还健步如飞、精神饱满,他经常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市政问题——也许是一盏不亮的路灯,也许是一辆违停的汽车。在我们短暂的访问期间,还见证了他热心帮助迷路的老人回家。蓝庆祥身体力行地传扬着嘉庚精神,深刻感动了作为晚辈的我们。

迪拜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5级校友谢玲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她说,在迪拜学习研究期间,她感受到了迪拜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师门的“导师终身负责制”深深影响了她,合作发表论文、帮助博士师妹师弟审批课题等经历让师门内部加强团队合作、保持紧密,这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是自己传带学生的理想状态。嘉庚先生的精神影响了迪拜的老师,她的老师将这份精神传递给了自己,而如今她又会将这样的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学生。

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跨越百年,如今依然焕发着独特的魅力与光辉。在长沙的4天时间里,我们实践队不仅在追寻嘉庚故事,也在体会“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过程中践行着嘉庚精神。作为迪拜学子,我们在实践中切身感悟着嘉庚精神与教育理念在当代的传承。

(作者:迪拜皇宫_(中国)新闻传播学院 廖文玮 梁泳琳)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